从夏商周落地政权,到在北宋建立之前,中原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后随着气候变化、战乱因素的影响,中原走向衰落,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扼守华北平原至东北平原咽喉要塞的北部防御重镇——北京,逐渐取代中原,成为了中国的行政中心。
自从辽朝把北京定位南京(南部的首都,非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之后,北京逐渐形成了成为我国都城的历史惯性。
此后金朝、元朝、明朝(朱元璋时期曾定都南京,今天的江苏南京)、清朝,均把北京作为帝国都城。
如今,北京市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织,给北京带来了新的城市魅力。
如北京这座雄厚大气的城市一样,生活在首都的北京人既接纳了现代化,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的特色。足球,这项最受世界各地人民喜爱的运动,恰是表达感情和地域性格的玩物——在帝都,从老北京队到北京国安职业俱乐部,足球就是北京人最神圣的城市体育图腾。
足球之城,走进北京。
城市魅力
北京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战国时期,北京为燕国的首都。当时这座城市叫做燕都。
燕亡后,因地处华北平原和少数民族政权交界地带,在古代中国,北京地区往往落位于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交锋的前沿阵地。
因此,北京地区也长期作为中原王朝抵抗入侵的防御重镇,而非聚拢资源的首都。
说起北京,不能不提万里长城的北京段;而说起长城,也许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居庸关、八达岭、慕田峪等有名的段落——这些古长城,就是少数民族和中原王朝交战的见证。
那么北京是何时逆袭为国家国都呢?这段历史要从古代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辽在我国北方建政说起。
这段故事,跟燕云十六州有着密切联系。
燕云十六州,又叫幽云十六州,为唐代末期的地方划分。它包括以幽州(今天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核心的16个州地区,囊括了我国的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北部地区。其地处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交界,长期为中原抵抗游牧骑兵南下的天然屏障。
公元907年,位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在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利用唐亡之时中原王朝各路豪强争夺之际,统一了契丹部落,国号辽。
此后,辽国频繁于中原王朝作战,但忌惮幽云十六州的地位,无法长驱直入。
然而,五代的后唐时期,因石敬瑭和皇帝争权夺利,幽云十六州成为牺牲品。起兵造反的石敬瑭在被围困的情况下,选择了向契丹求助——求助的前提是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从此,中原核心地带丧失了这道天险,游牧民族可以以此为基地,借机南下侵扰中原王朝。
幽云十六州落入契丹人之手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不可磨灭的灾难。但是作为幽州中心的北京却“因祸得福”。
辽国得到此地,因这里位于游牧与中原分界,故吸收了中原王朝的先进技术,因此备受少数民族统治者重视,将其从府升格为京,作为陪都。又因该地地处辽国的南部,因此得名为南京(非今天的江苏南京)。
升格陪都之后,北京地区的贸易更加繁荣,尤其农耕文明发达,,此后的金朝、元朝统治者都相当重视这里,把这里设为都城。
金朝时期,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从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迁移至这里后,北京正式以首都的身份屹立在中国的北方。
公元13世纪,起源于我国北方蒙古高原的蒙古族部落建立元朝,相继灭亡了金朝、西夏、南宋、大理等政权统一中国,定都北京——这是北京第一次作为统一的中国的都城。
明朝时期的中国曾短暂定都过南京,但在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之后,北京恢复了中国首都的地位。
明朝过后,中国进入到了清朝时期。清朝入关,北京再次作为都城而繁盛。2000多年的建城史和几百年的建都史赋予了北京这座城市以及北京人民与众不同的脾性与气质。
百年建都史,古老斑驳的城门、城墙都成为了北京的城市标志。尤其是从明朝开始,北京城市的结构是以皇城、内城、外城组成,这构成了今天北京的内城的基础。
正因如此,北京人对于城门、城墙如数家珍。在北京文化中,城墙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北京文化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城门,“北京话”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最刻板的印象或许就是儿化音,但是在门这个字上面却是例外。
一般来说,如果是指家门,校门才是带儿化音。而城门则是例外,用作皇城和内城的大门绝对不能带儿化音,比如北京的天安门、正阳门、德胜门、西直门。
但是广渠门、广安门这类门,因为地处外城,属于偏门和小门,所以往往又会带儿化音。
少数民族和中原文明在北京地区的深度融合,给这里带来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多重交融。其中,北京城中有名的胡同和四合院,就是典型的历史产物。
作为我国北方的民居,老北京的胡同既融合汉民族建筑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的风格,同时也将少数民族的建筑画风融入其中,形成了我国北方地区独特的民居风格。
关于北京的胡同,著名作家汪曾祺曾经这样说道:“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如今,这个融合了游牧民族和汉族风格的胡同就是北京城市的脉络,它联通了北京城市和家里。
胡同,每一条都有着古老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聆听。在北京国安俱乐部的比赛海报里,胡同的元素就不止一次的出现过。
胡同里通往的地方,就是北京人的家——四合院。
在四合院,可以倾听到老一辈北京人说起家里的故事,也可以倾听风水等一系列传说故事。
国安俱乐部的主场、也是北京球迷心中的圣地——工人体育场,早已被北京人称为“北京最后的、最大的四合院”。
北京,因为长期以来的建都史加上今天它依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因此,很多人都把北京称为“帝都”。
作为帝都的北京,在封建王朝时期自然借鉴了很多地方优秀文化,加以吸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作为皇宫的颐和园的园林风格,传说就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被苏州园林风格吸引,吸收了苏州园林的风格加以吸收,更加彰显皇室的高贵气质。
再比如,著名的北京烤鸭,其与南京的烤鸭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燕王朱棣在靖难之以后从南京迁都北京,对于南京烤鸭念念不忘的明成祖,把南京烤鸭技术带到了北京,形成了今天的北京烤鸭。
如今的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正在以开放的姿态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同时也保留了属于自己的老北京特色。
正是这样的兼容并包,让北京在中国独具魅力。
2008年,北京举办了成功的奥运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这座城市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游客来此观光驻足,四九城内的人们也一直履行着奥运会的心条:
“北京欢迎你!”
国安,城市的图腾
现代足球运动源于英国,随着英国人的殖民脚步走向世界,这项运动客观上也以它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推崇,中国亦不例外。
现代足球在北京的兴起是在19世纪末。那时候,位于北京通州区的协和书院成为了第一个接触足球的地方。
1906年,协和书院和英国水兵联队进行了一场比赛,最终协和书院2-0获胜,这场胜利大大打击了傲慢的英国殖民者,第一次宣告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这一场胜利,至今让北京人为之骄傲。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代表中国人正式结束了那段屈辱历史,中国人开始真正地投入强身健体当中。其中,足球运动备受当时的中国人喜爱。
早在1953年和1955年,北京市曾经组织过两支“北京足球队”,但都属临时组织性质,在参加了一两次比赛后就解散了。
1956年,薛吉竹从大连招来20多名年青球员组建了足球班的队伍,领队为赵海贵。1956年7月22日至29日,这支队伍参加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并获得北京赛区第一名。
1958年11月16日至30日在重庆市举行了全国甲级足球队的预备联赛,这支队伍以北京二队的名义参加比赛。球队先在预选赛第2组战胜红旗二队和广东青年队获得第一名;后在淘汰赛中淘汰重庆队和八一青年队进入决赛,不敌火星体协队拿到第二名。
1959年,正是以该队为基础,引进了谢鸿钧、成文宽、王德发、金正民、张志诚等几位国家队队员以及陈文方、孙云山、俞安逸、李永在、金竹松、关仁卿等组成北京市代表队参加了第一届全运会的足球比赛,并最终获得第3名。球队主教练为史万春,领队为王敬光。